「我不去,我哪會這些。」
「不要,我不想去公司。」
「我的事你少管我,我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說這些話的人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曾經是一名坐擁千萬家產的富二代,可嘆他最終的結局卻是流浪街頭。
還記得前段時間,微博有一個討論量過億的熱門tag叫做「如果你有一個億你還會工作嗎?」
小編記得當時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人說要去環游世界,有人說要在家里享受人生。
但是看了今天的故事,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太天真了,不管有多少錢,坐吃山空都是不夠的。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鄭六三,他可謂出身顯赫,從小嬌生慣養,是一個名副其實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少爺。
上世紀60年代,韓國、台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并稱「亞洲四小龍」,這些國家和地區先后進入了經濟轉型和快速增長的騰飛期。
那時,香港從港口轉型為工業城市,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揮自身優勢,民眾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都超過10%,這一時期的香港可謂是遍地是商機。
鄭六三就出生在香港,他的父母乘著經濟騰飛的東風,把握契機下海經商,很快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香港商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鄭六三是父母的獨子,父母自然對他寵愛有加,甚至可以說有些溺愛。
鄭六三從小就過著富家少爺的生活,有保姆、司機圍繞身邊,出門也是專車接送,日子過得舒適奢華,從來不知愁滋味。
隨著鄭六三逐漸長大,他這樣的家庭在教育方面自然也是極度重視的。
然而父母將鄭六三送去學校后,沒過多久就發現了問題,那就是鄭六三極度厭學,難以融入校園生活,時常撒潑打滾就是不去學校。
他的父母哪里舍得自家的獨苗受這種委屈。
想到家里優越的條件,他們覺得鄭六三即使不上學,一生衣食無憂也沒有什麼問題,便為鄭六三辦理了退學手續。
從這一點上,父母對他的極度溺愛可見一斑。
為了給兒子的未來鋪墊更多的保障,鄭六三的父母更加努力在商場上打拼,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兒子不上學,我們得更努力才是。」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鄭家的公司在夫妻倆的共同經營下,逐漸越做越好,家底也是日漸豐厚。
故事講到這里,他們對兒子鄭六三的教育,出現了第一個偏差點。
兩人忙于工作,事業和家庭必定難以兼顧,自然也就沒有多余的時間陪伴兒子。
缺少父母的陪伴,即使有豐厚的物質生活,鄭六三的心里也難免空虛,缺少與父母相處的家庭氛圍。
于是小小年紀的鄭六三在家里就做起了小皇帝,他是偌大的豪宅別墅里唯一的主人,傭人們只敢戰戰兢兢地伺候他,貼心侍奉。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又沒有父母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每天在家里享樂,使得惰性慢慢浸入了他成長的過程,成為了伴隨他一生的「致命傷」。
而此時,鄭六三的父母卻沒有覺得有問題,他們認為只要給了孩子優越的物質生活,孩子過得開心就好,其他的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內。
孩子最初的成長時期,沒有給他最基本的陪伴,也沒有在他的觀念里樹立基礎的人生觀、價值觀。
隨著鄭六三慢慢成長進入青春期,父母疏于管教的弊端開始漸漸顯露。
鄭六三開始走出家門,有錢有閑的富家少爺,在香港那個紙醉金迷的銷金窟里,從來不缺玩樂的天地。
他開始沉迷于香港各大娛樂場所,那里處處是他從沒見過的新鮮與刺激,讓他淪陷,難以自拔。
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的世界里全是豪車美女、霓虹酒杯。
游走在光怪陸離的酒色天地里,與穿著西裝洋裙的男男女女,在繁華的聲色犬馬中游離,是鄭六三的生活常態。
在香港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里,金錢自然就是身份的象征,因為有錢,鄭六三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而他也享受其中,背靠自己父親在商界的影響力,很快,鄭六三就成為了香港各個團體中,出了名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
忙于事業的父親,終于在這一時期發現了不對勁兒,他只想讓兒子快樂,但是這種漸漸顯露的敗家的端倪,卻讓他心生了擔憂,父親想了很久,決定和兒子鄭六三談談。
「我給你找些事干吧,你年紀也不小了,該學個一技之長了。」鄭六三父親此時想法很簡單,有了事做兒子就不會這樣安于享樂。
可惜鄭六三想也沒想,就搖頭拒絕道,「我不去,我哪會這些?」
「你先來公司,我從基礎的來教你。」
「不要,我不想去公司。」
幾次談心未果,鄭六三的父親也漸漸失去了耐心,他強硬地要求鄭六三來公司學習經營。拗不過父親,鄭六三只得不情不愿地去了父親的公司。
此時鄭六三的父母溺愛孩子的第二個弊端顯現了出來。
一個不學無術的孩子,腦子里空空如也,心思也在外面的燈紅酒綠,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
他也不想做生意,每天看著報表上枯燥的數據,鄭六三只想昏昏欲睡,去了公司幾天,他便說什麼也不去了。
如果鄭六三的父母在此時狠下心來及時止損,強迫鄭六三學習,趁著孩子還未定性的時候,將他拉回正軌,或許鄭六三的未來會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他的父母再次心軟了。
鄭六三的父母實在不想看到兒子整日游手好閑,聽說兒子對馴馬有興趣,便斥資為兒子打造了一個馬場,并重金聘請了馴馬的導師來教兒子。
學習任何一項技能,不付出不吃苦是不可能的,身體上的疲憊很快就讓鄭六三對駿馬這件事開始興致缺缺,去馬場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有一天,鄭六三在馴馬的時候,不慎從馬上跌落,幸好只是皮肉傷沒有動到筋骨,即使是這樣,鄭六三的父母依然心疼得不行,也就不再強迫兒子學習馴馬。
這下鄭六三再次無所事事,回到了過去的花花世界。
鄭六三的父母心知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是不是結了婚兒子就收心學好了呢?
于是他們為鄭六三張羅了一門婚事,鄭六三沒有反抗,順順利利地結婚,很快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
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鄭六三的父母本是希望兒子在有了家庭后能夠擔當起家庭的責任。
可惜鄭六三多年來早已被他們慣壞了,任性的富家少爺,怎麼可能是老婆孩子可以拽得回來的呢?
「我的事你少管我,我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是鄭六三對妻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可想而知夫妻之間早已沒有了感情,這段婚姻也變得名存實亡。
時間來到了千禧年,經過幾十年的經營與奮斗,鄭六三的父母也垂垂老矣,奈何兒子不爭氣,鄭六三的父母也不敢停歇。
然而厄運卻悄然降臨了,鄭六三的父親意外離世了,母親受不了打擊,很快也重病離開了人世。
一下子父母雙亡,留給鄭六三的,是一家大型公司和5000萬港幣的遺產。
失去了父母羽翼的遮蔽,鄭六三再心不甘情不愿,也必須趕鴨子上架接手公司。
然而商場如戰場,要撐起一個偌大的公司,哪里這麼容易,什麼都不懂的鄭六三一次次嘗到了挫敗的滋味。
面對失敗,從小嬌生慣養沒遇見過困難的鄭六三,根本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逃避就成了他必然的選擇。
「我早就說了,我不行,讓別人干好了。」這個別人自然是公司里身經百戰的高管。
高管確實是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但是公司畢竟是鄭家的,高管也不過是鄭家公司的打工人,對他們而言,利益遠比忠心更重要。
高管們很快就發現了鄭六三恐怕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再這麼下去,公司恐怕只有破產的命運,于是他們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盤。
一番爾虞我詐之后,幾人瓜分了公司的利益,鄭六三的父母為他打下的商業帝國,也就此終結。
沒有了公司,幸好還有5000萬的遺產。
在20年前,5000萬可以說稱得上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巨額財產。如果鄭六三拿著這5000萬的遺產振作起來,重新學習技能進行投資,相信也能有所收獲。
哪怕他抱著5000萬不再揮霍,過正常人的生活,相信衣食無憂到老應該也不成問題。
偏偏這兩條路鄭六三都沒有選擇,也就注定了他未來的悲劇。
鄭六三的妻子對他已經徹底失望,提出了失婚。鄭六三分給妻子一部分錢,妻子便帶著孩子去了國外,開始了新生活。
沒有家庭牽絆,沒有事業制約,鄭六三再次過上了燈紅酒綠、推杯換盞的奢靡生活,然而沒有了收入只出不進,鄭六三又絲毫不知道節制,很快這5000萬就所剩無幾。
直到這時,鄭六三才終于意識到,他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有了危機感歸有危機感,可是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又不思進取的鄭六三,根本沒有一技之長傍身。
就算找工作,也是不需要技術的體力活,要麼就是臟活累活。
鄭六三雖然是個男人,但是他從沒吃過苦,肩不能提手不能扛,更何況,向來被人捧在高處的少爺,根本無法俯下身接受這樣的工作。
不工作就還有最后一條路,就是變賣家產。
鄭六三首先變賣的是父母在世時留下的藝術品和收藏品。
到現在還不知節省的鄭六三,很快將變賣藏品所得的錢再次揮霍一空。而鄭六三僅剩的,便只有父母留下的一棟豪宅可以變賣了。
香港富豪遍地,這棟豪宅很快有了下一任主人。變賣豪宅,鄭六三得到的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甚至可能是普通的上班族一輩子也無法賺到的數額。
但這最后一筆巨款,鄭六三也沒有珍惜,他沒有拿來省吃儉用,也沒有用來理財投資,而是再次揮霍給了紙醉金迷的酒色世界。
事情發展到這里,鄭六三的人生就再也沒有了轉圜的余地。
他徹底沒有了錢,鄭六三變得窮困潦倒,過去的狐朋狗友們,見他沒有了錢,早已樹倒胡孫散離開了他。
妻離子散,眾叛親離,鄭六三躺在自己出租屋的床上想了很多很多,他回憶起過去自己幾十年來富足優越的生活。
想起自己揮金如土,耽于享樂的歲月,更想起了自己身居高處時所看到的民間疾苦。往事如煙,他突然有了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沒有人知道鄭六三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內心掙扎,他退掉了房子,走上了大街,成為了一名流浪漢。
漂泊在大街上的日子并不好過,一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少爺突然無家可歸,翻垃圾桶,吃餿食,饑一頓飽一頓。
從前眾星捧月到如今的受盡白眼,鄭六三真正體會到了生存的艱難。
但是那能怪誰呢,這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與人無尤。
流浪的日子孤寂,鄭六三便養了許多流浪狗陪伴他,在很多人留存的照片里,都能看到鄭六三蓬頭垢面,牽著一群狗,瘦骨嶙峋地在街頭流浪場景,令人扼腕嘆息,又心酸不已。
有人與流浪街頭的鄭六三交談,鄭六三說他現在多希望有人能叫一聲他的名字,因為自從他成為了流浪漢,他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大伯。
就在前幾天,香港跑馬地賽馬場舉辦了一場賭馬狂歡,這是有錢人的盛宴,是金錢與博弈的天堂。
就在這棟能容納35000人的賽馬場旁邊就是一條地下隧道,這個地下隧道是這座國際大都市里,流浪者聚集的地方。
如今鄭六三就生活在這個晦暗的角落,年過半百的他,未來的日子該何去何從,前方依舊是一片渺茫。
鄭六三并不是一個壞人,他只是一個被父母溺愛寵壞的孩子,他驕奢任性,走向這樣的結局,其實并不全是他自己的責任。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連孩子都會背誦的《三字經》,建立起商業帝國的鄭六三的父母卻并沒有理解其中深意,他們的放縱加上鄭六三自身的懶惰奢靡,才讓他走向了這樣的結局。
凡事有因有果,珍惜眼前的生活,努力奮斗打拼才是人生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