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十月,隨著曹操火燒烏巢,袁紹麾下的十萬大軍,迅速崩潰。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最終就以曹操的勝利而結束。
然而,和《三國演義》所說不同的是,歷史上的真實的袁紹,在這一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其實還是有機會翻身的!因為當時整個北方四州,都還掌握在袁紹的手里。
十萬大軍的折損,雖然可以讓袁紹一蹶不振,但是幽青并冀四州的體量,畢竟還是擺在那里。就算折損了十萬大軍,袁紹依然還是能再湊出一些軍隊。
再加上這場官渡之戰,曹操陣營也有很大折損。
而一旦袁紹擋住了曹操,假以時日,袁紹其實大機率可以逐漸恢復實力,再次和曹操爭雄。
但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這一戰之后,袁紹并沒能再度崛起。而且,僅僅一年多以后,袁紹就病逝了。而袁紹去世之后,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更是相互攻訐。這導致曹操後來逮到了機會,趁虛而入,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
那麼,歷史上官渡之戰結束以后,袁紹集團到底又發生了什麼?當時袁紹明明還掌握了四個州的地盤,為何就沒能卷土重來,再次翻身呢?
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從官渡之戰結束的那天說起。
在官渡之戰決戰的那一天,曹操通過火燒烏巢,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而當袁紹得知烏巢遇襲的消息后,袁紹第一時間分兵兩路。
一路去烏巢增援,另一路則是去進攻曹操的大營!
從戰略角度來說,當時袁紹做出的這個選擇,其實并不是錯誤的。因為和袁紹集團相比,曹操陣營的兵力極為有限。雙方進行決戰的時候,曹操手上總共也就兩萬多軍隊。《三國志》對此更是記載為:時公兵不滿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