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雪萍
波伏娃說 :「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后來才變成女人。」
確實,這個社會對女人太苛刻了,她們要同時扮演「員工、妻子、媽媽、女兒、兒媳」的角色,既要賺錢養家,又要陪孩子長大。
從豆蔻年華到遲暮之年,一個女人最可悲的不是青春不再,而是在這樣瑣碎的生活中,在這麼多角色扮演中失去了自我。
但是也有的人從始至終都堅持自我,她們不是誰背后的英雄,就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比如著名主持人吉雪萍,她就是一個活得自我的典型。
吉雪萍的丈夫黑立德就曾說過她,如果不是太自我,她一定會嫁給有錢有勢的人。
眾所周知,黑立德本身家世背景顯赫,其父黑幼明人稱「黑哥」,是台灣非常知名的軍火商。
而黑立德自己是高端金融才子,先在台灣金融業工作,接著又到深圳經過一番鍛煉之后才進其父的高冠投資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是妥妥的豪門。
可見黑立德說的那句話是對妻子的欣賞與肯定,那吉雪萍到底有多自我呢?這得從她開始爆紅說起。
01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十六歲的花季》海報
詩人席慕蓉曾說:「十六歲的花季,只開一次」,但是有的人的花季卻被人一直記得,這個人就是「白雪」。
33年前,一部《十六歲的花季》橫空出世,劇中的女主角「白雪」是一個勇敢、開朗且極具正義感的女孩,作為高一二班的班長,她妥妥的學霸,童老師的得力助手;
作為女兒,面對父親的背叛和母親的無助,白雪冷靜思考,用機智化解了家庭危機。
當劇中的另一個女孩「陳非兒」成為當時許多少年念念不忘的夢中情人時,這樣的白雪也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女神。
而這個白雪正是吉雪萍塑造的,她當時才14歲,第一次出演電視劇,就因此而爆紅,她的前途有無限可能,當然也有可能會是曇花一現,但是她的清醒和自我讓她走上了另一條光明大道。
1975年10月,吉雪萍生于上海,她從小的目標就是好好讀書。
但是當她得知《十六歲的花季》要到她所在的學校選景選演員,她突然就生出了一個明星夢,這個想法得到了媽媽的支持,于是便去試戲。
可劇里的白雪是16歲的高中生,加班干部,而此時的吉雪萍是一個只有14歲的國中生,無論是年齡還是外形都和劇中的人設都不符。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和媽媽一番精心準備和努力之后,吉雪萍獲得了「白雪」這個角色。
雖然沒有過表演經歷,但吉雪萍跟劇中的白雪一樣勇敢、率直、熱情洋溢,不懂就問導演。
在導演的指導下,吉雪萍不僅順利完成了拍攝,播出后還憑借「白雪」一炮成名。
成名之后干什麼呢?是乘勢而上繼續拍戲,還是繼續讀書?
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吉雪萍也如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紅,她感覺「有點像暴發戶」,但是塵埃落定之后,她恢復冷靜做了一個理智的決定:繼續讀書。
吉雪萍說白雪的性格就是自己的性格,她給自己帶來的榮譽和人氣并沒有讓自己迷失,她始終保持自我,始終是那個吉雪萍。
在她的整個青春期里,沒有叛逆,唯一的目標就是好好讀書,考大學。
02 當主持人更適合我
確定了目標,就是為目標而努力,當初因為拍戲落下了功課,老師建議她復讀一年。
1995年,20歲的吉雪萍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不過她讀的并不是表演專業,而是電視編輯專業,這為她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明是以演員的身份出道,而且在演戲上也頗具天賦,為何不繼續在演員這條道路上走,而要當主持人呢?
這正是吉雪萍的聰慧之處,因為她知道自己是一個不愛交際,不愛應酬吃飯,也不愛被人安排控制的人,她喜歡自我主宰,有自己的想法。
在她看來演員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演員容易被導演操控,就像木偶一樣,導演還會把你當做一個商品或者當成展示他觀念的一個木偶,而「這個木偶并不適合我。」
這就是為什麼吉雪萍不當演員的原因,當主持人她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將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幽默點、包括包袱全部展現出來。
事實上,吉雪萍也是有這個實力的。
大二開始,吉雪萍就主持《五星獎大擂台》,大三參加《正大綜藝》的錄制工作,大四畢業就被分配進央視,任《正大綜藝》的主持人和編導。
兩年之后,吉雪萍又參與了《走過花季》的拍攝,這是《十六歲花季》的續集,這一年她26歲,也算是十年后給自己的一個交代,有始有終。
吉雪萍身上最讓人欣賞的點是她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從不會因為外界環境和評論而將就亦或是改變自己。
吉雪萍 與張政
當初,吉雪萍去參選《正大綜藝》主持人時,與她競爭的有12個人,包括地方台和中央台的都有。
在整個試錄過程中,她穿著一身黑西裝,留著短髮,像個小男生一樣在台上酷酷的,也不笑,就講話而且語速飛快,「【啪☆啪】【啪☆啪】」,但最后還是她一舉奪魁。
她不明白為什麼便問評委,評委說:「因為你是唯一一個沒有寫字條的人啊。」
這是對吉雪萍業務能力的肯定,所以大四畢業的時候她順利進入央視成為《正大綜藝》的主持人和編導。
但是兩年之后,她做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 離開央視,回到上海。
03 不含糊 不后悔
央視舞台是多少主持人夢寐以求的,但吉雪萍卻說離開就離開了,一點也不含糊,而且對于離開的原因,她也很敢說:
那個節目太老了,我一個充滿熱情的人,不能讓這個節目把我套住了。
它這麼老不是我能改變的。與其等著它把我拖死,還不如我早點跳出來,就選擇了《家庭演播室》這個平台。
這樣的話,不是誰都會這麼說的,但她是吉雪萍,她就是一個直爽、不圓滑、不會拐彎的主持人,她覺得「正大」不適合自己,就不想在那里耗費青春,與其被拖死,還不如早點走,于是她就殺回了上海。
吉雪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她的身上有著上海人典型的印記,她很現實,很少回頭看,也很少展望未來。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
這樣想很浪費。如果我覺得思考沒有必要,我就不去思考它。這個事情對我有好處我就做,沒好處我就不做。
就像當初以演員身份爆紅,但是她覺得做主持人更好,于是就選擇了主持人這條路,在央視做了兩年,覺得那里不適合自己又果斷離開,回到上海。
她從不后悔自己做過的選擇,是因為她一直有能力也有底氣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回到上海之后,吉雪萍又先后主持了《家庭演播室》《娛樂星天地》《戲劇大舞台》《吉品美人》《媽媽咪呀》等多檔節目。
憑借潑辣、大膽的風格,吉雪萍很快就成為上海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在節目中,吉雪萍給人的感覺時而輕松幽默,時而霸氣外露,時而又充滿著知性和靈性,眾人以為這就是真實的她。
事實上,生活中的吉雪萍是一個極其內向的人,她不善于交流,平時話也不多。
有時候她和搭檔程雷一起出門,見到粉絲,程雷會昂頭挺胸,和她們交談,而她只會躲,低著頭,恨不得馬上離開。
她曾被路人大聲地指著議論,好像她就是一團空氣。
吉雪萍一直不喜歡被人指指點點,同事讓她放輕松點,大方點,自在點,但是她很無辜:
我不知道該講什麼,也不知道講什麼可以迎合別人的口味。
吉雪萍就是這樣,個性化太明顯,不夠圓潤,在別人看來這或許是個缺點,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得罪人,用大家常愛說的話就是「情商不夠高」。
但是在她的丈夫黑立德看來,這雖是一個缺點卻也是一個最大的優點,因為在紛繁復雜的娛樂圈里,她能保持這樣的狀態,和那個圈子里的人不一樣,離不開這樣的「自我」和「是非觀」。
04 家庭很重要,比工作更重要
吉雪萍是一個堅持傳統的人,在個人問題上她相信自然規律,一直覺得是什麼年紀做什麼事。
該讀書的時候,她專心致志,該拼事業的時候,她一往無前,到了三十歲她覺得該成家立業了也毫不猶豫。
吉雪萍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除了工作不會公開分享自己的私生活,早前她未曾對外官宣過戀情。
倒是謝暉曾對她表白過,但是沒有下文。
實際可能是吉雪萍自己一直有交往對象,她的丈夫黑利德是她在上大二時就相識的,兩人結婚之前牽手了八年的愛情長跑。
在吉雪萍心里家庭很重要,所以年齡到了又有合適的人就結婚了。
2004年,吉雪萍與黑利德在上海金茂酒店舉行了一場浪漫盛大的婚禮,婚后吉雪萍繼續工作,但是她也有分一半精力給家庭。
在她看來一個女人不能沒有事業,但是家庭才是根本,所以她會在工作的同時盡量為家里著想,協調好工作與家庭。
但是在孩子出生后,她幾乎就把重心放在家庭上了,2008年吉雪萍生下與黑立德的愛情結晶女兒「黑珍珠」。
如果說有一樣東西可以讓吉雪萍放棄自己的事業的話,那就是孩子,她是一個把家庭看得比工作更重要的人。
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電視台可以有很多主持人,但是我的孩子只有一個媽媽」如果要在兩者中二選一,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孩子。
就這樣在生完女兒后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在家里陪伴孩子,直到她大一點上幼兒園后才再次出來工作。
2012年,吉雪萍出山主持《媽媽咪呀》,在節目上她大方分享自己懷了二胎的消息。
2013年2月,吉雪萍在上海平安生下一子,剛好與女兒組成一個「好」字。
從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再到兒女雙全組成幸福的四口之家,吉雪萍與丈夫如今已經恩愛相守二十余年。
雖然他們很少公開秀恩愛,但是每次吉雪萍一出現狀態都是極好的,這足以說明她在這段婚姻中是幸福的。
自兒子出生后,吉雪萍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她減少工作在家安心相夫教子,在孩子們都大點后她又開始了復出在一些影視劇里客串角色。
與此同時,她還積極投身幼兒教育事業,在社交平台分享短視訊或直播與喜歡她的人互動交流。
回看吉雪萍的前半生,從14歲演「白雪」爆紅,到考入上戲走上主持之路,走進央視大門,兩年后又回上海進入東方衛視。
她一直都活得挺自我,
但是她也確實有那個能力和底氣。
吉雪萍身上最讓人欣賞的點是清醒、理智,內心強大。
她對自己所追求的,想要的都很清晰明了,并且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真正做到了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吉雪萍擁有學習能力,賺錢能力,同時也懂得如何滋養自己,還知道如何經營家庭,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樣子。
梁文道曾說 :「一個女人一定要有自己過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很重要。」這點在吉雪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希望每個女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