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長壽便是諸多皇帝所內心奢求的,急迫想要達到的一種年齡狀態,然而即便是跋山涉水,研究了無數長壽之道,也是無濟于事。
「人老兩個坎,熬過就長壽」,這是一句從古至今相當流行的諺語,主要指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過了這兩個年齡節點,就會更加長壽。
「人老兩個坎,熬過就長壽」,這兩坎指的是73歲和84歲,這兩個數字與「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躺在床上過」,就此,73和84這兩組數字被人們異口同聲認為是不吉利的。
當然,我們到達了73歲和84歲這兩個年齡段,想必也是相當滿足了,畢竟大半輩子都過活了,經歷過了那麼多,看過了那麼多大好河山,也算是心有所依了,
就算是老天爺當下就來收了我們,也很幸福欣慰了!
然而由于現如今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均壽命已高達77.3歲,也就意味著已有大部分老年人群可以順利度過第一個坎。
想要順利度過第二個坎,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心態,早了解不吃虧。
73歲和84歲的特殊意義是什麼?早了解不吃虧
七十古來稀,老人活到七十歲已經是比較稀有了,那可真是不容易啊!眾所周知,孟子和孔子是古時候較為德高望重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是活到73歲,孟子也正是活到了84歲。
就連他倆都只能活到73和84,為此,后人便將73和84作為了兩道坎,只要過了這2個年齡段,也就邁過了這個坎。
就此,70歲的老人會格外注意,總擔心自己熬不過73歲的坎。一旦超過73歲,老年人就會放松得多,等到80歲,老年人就會再次緊張,等到84歲,老年人就會更放松。
老年到了70和80歲,身體各塊的機能顯而易見衰退下降了,不是出現這個健康問題,就是出現那種疾病。
仔細想想,農村地區的許多老年人在73歲和84歲時確實更加焦慮。
老人年紀大了,想要安享晚年生活,就要保持良好心態,平日里要為人開明大度,不要愛嘮叨,學會放手讓子女做主過好她們的小日子。
毋庸置疑,你如果管這管那,年紀一大把,還要操碎心,可想而知,子 子孫孫也很不樂意,只會嫌棄你嘮叨愛管事,心里也會很不舒服,當然更好波及到老人的心情不好,心態消極,肯定會影響健康。
就73歲和84歲來說,希望通過筆者對上述做出的簡單說明,能引起老人的重視,不要再片面化,不要再孤陋寡聞只知道尾數帶3,6,9的年齡段才需要引以為戒。
事實上,當我們年紀大了,都需要多多鍛煉,補充維生素和鈣元素,提高免疫力和骨密度,避免造成骨質疏松等諸多不健康問題,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事宜。
畢竟年紀大了,稍有不慎的磕磕碰碰都是舉足輕重的,說不定就折了一個大跟頭,不但連累年輕人,需要她們的照顧,自己也受罪,何不提前有防范意識,做好相關措施。
就現如今而言,相比較城市來說,以前村里80歲的老人很少,70多歲就去世了。現在村里有幾個80歲以上的人,甚至有百歲老人。這也是年輕一代和國家照顧農村老年人的結果。
「人老兩個坎,熬過就長壽」,想必大家對此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想要長壽,除了人老要度過這兩個坎以外,也需要學會早睡早起,多多呼吸新鮮空氣。
早上可以打打太極,練練八段錦,下午可以下下棋,晚上可以跳跳廣場舞交誼舞,多鍛煉多運動之余,更需要心態平穩,舒心順暢過活,身心健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