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育嬰室里,50 歲的張蘭輕輕撫摸著襁褓中嬰兒溫熱的臉頰,淚水無聲滑落。這個在保溫箱里待了 12 天的小生命,正攥著她的手指發出細微的哼唧聲。誰能想到,這個看似尋常的母子相擁時刻,背后藏著一個家庭五年的血淚煎熬與一場九萬元的生命豪賭。
五年前那個暴雨傾盆的夏夜,張蘭 22 歲的兒子在返校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客廳里他的球鞋還擺在原位,書架上的考研筆記還夾著書簽,可喊他名字再也沒人應了。」 張蘭的聲音帶著未愈的沙啞,那段日子,夫妻倆把自己鎖在滿是兒子痕跡的房子里,窗簾拉了整整半年。
48 歲那年,張蘭在整理兒子遺物時發現一張他寫的紙條:「等我工作了,要給爸媽買帶院子的房子,養只金毛陪他們。」 這句話成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點燃了重生的希望。「我們想再有個孩子,不是替代誰,是想讓家里重新有笑聲,讓生命能延續下去。」 她和丈夫王建國輾轉聯系到生殖中心,當醫生告知 「可以嘗試三代試管,成功率 30%」 時,這對瀕臨絕望的夫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高齡試管的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促排卵階段,張蘭每天要打三針促排針,腹部布滿青紫的針眼,[雌☆激☆素]飆升讓她整夜失眠,情緒波動時會對著鏡子里憔悴的自己痛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