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北京市順義區柳各莊村的村民個個喜氣洋洋。
有人好奇地問發生了什麼,一個村民看似淡定地回答:「嗐,沒啥事,就是房子要拆遷了。」可惜他眼角的笑紋暴露了他的高興。
拆遷拆遷,一步登天。拆遷隊一來,這村子里的每一戶以后不是千萬富翁就是百萬富翁,大家都興高采烈地計算著自己家里有多少平米地,能得到多少補償款。
可一片歡天喜地中,有一名叫何大海的男人卻一直有些愁眉不展。
按理來說,他家的房子五百三十平米,照政府給出的價位他可以分到1135萬元(約5042萬台幣),但問題是他很可能既拿不到錢又要失去房子。
為什麼呢?原來,何大海的戶籍地在四川,并不是土生土長的柳各莊村人。
二〇〇一年的時候,他帶著妻兒花三萬元在北京郊區買下這個落腳的住處,哪知道,十七年過去,房子能暴漲到一千多萬。
這下賣房給他的原房主于泊不干了,于泊找到何大海,讓何大海把房子還給他,他則把當年那3萬塊買房錢退回給何大海。
這樣無理的要求,何大海怎麼可能答應。
然而巨大的利益之下,于泊不顧情面也不再守信義,他告訴何大海當年的房產買賣協議就是一紙空文,沒有法律效應。
宅基地使用權上寫的是他的名字,何大海能拿回3萬塊就相當于白住了這麼多年房子,反而應該對他感恩戴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