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類社會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社會單位,對于個體而言,家庭能為其提供社會化的溫室,能夠作為一個港灣,為其遮風擋雨;
從家庭角度來看,個體的存在恰恰為這個整體提供了支撐,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所以對于一個家庭當中的不同個體而言,如何恰當的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家庭能否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的許多家庭當中,都是幾代人共同相處的,但是由于代際之間有著不同的觀念以及行為習慣等,家庭矛盾甚至是小的沖突都是難以避免的。
但是從巨觀層面上來說,晚輩贍養長輩仍然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
不僅對于一個家庭而言,這是維系代際間關系的重要機制,同時對于整個社會來說,贍養老人也成為了「孝道」一個最好的具體體現。
但在很多家庭當中,贍養老人反而成為了一個難題。尤其是如今的社會當中,很多家庭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
現如今存在于我國的諸多家庭,大致可以以一些不同的類型來劃分。
比如從家庭當中子女數量的多少可以大致劃分為多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之所以強調這兩種不同家庭的類型,就是因為這兩類家庭不光存在于我們的社會當中。
彼此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還因為這兩種家庭背后的兩代人,其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所處的一種狀況。
比如獨生子女家庭就是因為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采取了計劃生育政策。
那麼贍養老人對于兩類家庭而言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對于獨生子女家庭而言,贍養老人當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所有的責任都落在一個人身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多子女家庭當中,盡管贍養老人的子女數量變多了,但仍然還是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問題。
比如本文當中將要提到的這位張大爺,他家中不但有許多子女,而且還是有三個子女。原本以為自己晚年生活會無憂無慮的張大爺,卻發現事實并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原本贍養張大爺的是他的大兒子,大兒子從結婚到買房的大多數開銷都由張大爺來負責,他原本以為自己住在兒子家里應該是理所應當的,沒想到還沒有過多久就遭到了兒媳婦的冷眼。
之后不得已,張大爺又到了小女兒家。小女兒剛剛碩士畢業不久,才剛剛進入社會,當慣了大家長的張大爺經常會對小女兒進行一些教育,在他看來這是對小女兒好。
但不久之后小女兒也開始厭煩,并表示讓他到大姐家里去住。一來二去,張大爺感到十分的無奈:為什麼都是自己的子女,到了晚年相處起來卻這麼的困難?
其實張大爺的經歷只是千千萬萬個老年人的縮影,在很多家庭當中,子女和長輩之間的相處難處存在于幾個明顯的方面。
1.經濟方面
對于很多老年人而言,他們會清楚的知道,子女之所以能夠順利成長,是由于自己這代人在各個方面對他們的關照。
在如今社會,離了錢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無法處理的,尤其是當親情遭遇到物質的時候。
兩代人由于在金錢觀和消費觀等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并且很多年輕人如今的經濟狀況并不好,所以難免會在經濟方面出現一些爭執和糾紛,這也成為了影響子女贍養父母的一大因素。
2.生活方面
子女贍養父母其實不僅僅存在于金錢上,更在于情感的陪伴。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的很多老年人其實并不缺錢,但他們最缺少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呵護。
很多為人子女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并不是不愿意陪伴父母,而是因為他們一方面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家庭要去照顧,實在是分身乏術。
所以這也可能成為影響子女贍養父母的另一個原因。
3.思想方面
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之外,很多老年人在精神和思想上的壓力也是影響如今養老現狀的一大原因。人類對于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無論怎樣的文明都有著這樣的情況。
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年人就一定要消極的過日子,死亡是必然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去面對生活。
對于廣大老年人而言,不光經濟要獨立,精神更要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