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能長這麼大算不錯了。」吳慷仁扮演的主人公,在《有生之年》劇情展開時為自己的遺書加上了這樣的注解。這一下子和同樣是杜政哲編劇、同樣有他參演的《華燈初上》三季大結局合上了——「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直都在受苦受難啊。」
當炫目了三季的「華燈」暗去,觀眾都在追問第四季何時誕生時,制作人林心如表示:還是先請大家支持同一團隊另起爐灶的新作、展現疫情下眾生相的《有生之年》。當時只覺林老闆是故意吊人胃口的搭配式饑餓營銷,卻沒想到,這部從角色到劇情都很「普通」的新作,在各大平台的口碑都遠勝奇崛瑰麗的《華燈初上》。
返鄉潮里的「逆行者」
當曬得炭黑、短褲拖鞋、吊兒郎當的高嘉岳爛醉如泥地推開家門,噴了一頓酒話后一頭栽在菜盤里,觀眾還真以為是吳慷仁在《俗女養成記2》里扮演的陳嘉玲叔叔穿越過來了。
從「四小龍」時代開始,「上台北」和「混在台北的日子」就成了大量台灣影視的主題。但自2020年前后,台劇進入了「返鄉」高峰:除了《俗女養成記》,還涌現了《花甲男孩轉大人》《用九柑仔店》等佳作。和之前台劇「集體返鄉」幾乎都是北雁南回不同,《有生之年》里的高嘉岳是台北艋舺老城區土生土長的浪子。正如我們也曾熱議「有家鄉的還可以逃離北上廣,家在北上廣的能逃去哪里」,近年水準井噴的台劇,這次也終于將鏡頭對準普通「天龍人」
通過這樣一個返回故里群體的「逆行者」,島內民風的南北、城鄉差異有趣地纖毫畢現:前述台劇中,台北下來的南歸雁們返鄉之后,馬上感受到來自家人鄉親的「最美是人情」,繼而卻被以愛之名的觀念沖突搞得哭笑不得,并由此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反觀高嘉岳和他的親友團,親情歸親情,根上是幾代都會人,想法和活法顯然都多了許多;而且各自看不慣歸看不慣,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同時,卻基本沒指望能改變對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