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大家的眼中評價都非常低。很多人認為他過于平庸,最終導致劉備打下的基業被摧毀。
但在諸葛亮去世之后,劉禪做了一件大事,下令殺掉了朝中三位大臣。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驚呼:原來他一直在裝傻。
那麼,劉禪殺的這三人是誰呢?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關于大家為什麼會覺得劉禪平庸且傻,這其實和諸葛亮的襯托有關。
當年劉備去世后,將劉禪托孤給諸葛亮。并表示如果劉禪不中用的話,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
在聽到劉備的推心置腹后,諸葛亮立下決心,一定要保住先帝創下的基業。
劉禪也知道諸葛亮的能力,所以在繼位之后就放權給諸葛亮。
之后,諸葛亮一邊治理著國家,一邊南征北戰。
而劉禪則整日沉迷玩樂。
此時蜀漢雖稱不上強大,但勉強能保境安民,和北方強大的曹魏抗衡。
但到諸葛亮去世之后,這個情況就發生反轉。鄧艾直接越過了蜀漢的層層防守逼近成都,最終滅亡了蜀漢。
蜀漢投降之時,蜀漢仍有帶甲將士數十萬,且還有姜維、霍戈等將領坐鎮,準備馳援成都。
但劉禪就這樣投降了,所以招來一片罵聲,認為劉禪是個庸才。
劉禪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麼傻麼?
其實并不是,從劉禪放權給諸葛亮就可以看出,他其實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而在諸葛亮死后,劉禪「大開殺戒」,殺掉三名重臣之后,更加洗清劉禪其實并不傻的嫌疑。
這第一名重臣,就是 楊儀。
諸葛亮去世之前,曾給劉禪鋪墊了許多后路。那些人能用,那些人不能用都一一告訴了劉禪。
而諸葛亮對楊儀的評價,則是 「性情急躁,為人狹隘」。
後來也證明了諸葛亮說的話沒錯,楊儀曾私下對人說:
「以前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我如果舉兵投降魏氏的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下場」。
最終,這句話傳到了劉禪耳中。
有謀逆之心,且還是諸葛亮點名過的人,劉禪于是就將其貶為平民,并流放到漢嘉郡。
但楊儀并沒有老實下來,而是繼續上書誹謗。劉禪也不慣著,直接派人去捉拿楊儀。
得知事情鬧大后,楊儀為了保住家人性命,最終選擇了自盡。
此次逼殺楊儀,讓不少人看到了劉禪的手段,也威懾到其他大臣。
畢竟當時大家都敬重諸葛亮,而不把劉禪當回事。如此這樣一鬧,不少人也開始敬重起劉禪來。
除了長史楊儀之外,劉禪還處死過將軍 李邈。
李邈最早是跟著劉璋的,劉備奪取益州之后,李邈就開始在劉備手下做事。
當時,李邈就很狂。
他曾對劉備說,劉璋以劉備是宗室肺腑,所以邀請劉備來討伐敵人。但敵人還沒滅掉,劉璋卻先于敵人滅亡,然后說劉備這樣做是很不合適的。
之后,劉備問道:如果你覺得我不合適,那你為什麼不去幫助劉璋呢?
李邈說: 不是不敢幫助,而是實力不足。
這句話說完之后,劉備旁邊的執法人員就上前,準備將其正法。要不是諸葛亮在旁邊求情,李邈當時就死了。
不過,對于諸葛亮的求情,李邈似乎根本沒有放在心里,也根本沒有感恩之心。
在諸葛亮去世之后,他曾給劉禪上書,說諸葛亮是虎狼一般的人物,不應該將軍隊交給他去鎮守邊疆。
如今諸葛亮死了,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件好事,是值得慶祝的。
劉禪聽聞后,非常生氣,立刻下令將李邈誅殺。
前面劉禪殺楊儀,可以看出,他是為了樹立威嚴。 如今怒殺李邈,則是在向世人告知,自己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是懂得感恩的。
劉琰算得上是劉備集團的元老了,早在劉備被任命為豫州牧的時候,就跟隨其左右。
劉琰和前面提到的李邈一樣,也是個口不擇言的人。
在諸葛亮還未去世的時候,曾和將軍魏延爆發過爭吵。期間,劉琰說了許多非常狂妄卻荒誕的話。
要不是諸葛亮保他的話,劉琰估計也早就沒了。
不過,劉琰最終還是因為口不擇言而丟掉性命。
當時蜀漢朝廷有個習慣,就是新春的時候,大臣的妻子或者母親都會入朝慶賀。
一次,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向太后祝賀新春。
太后可能是出于喜愛,就將胡氏留在宮中一個多月。
胡氏長相非常漂亮,看著妻子一個月未歸,劉琰心里開始不滿,于是開始懷疑胡氏與劉禪私通。
為了泄恨,他派人責打胡氏,并將其休掉。
很快這件事傳到劉禪耳中。
這可給劉禪氣的夠嗆,畢竟他可是一國君主,居然被人亂扣這樣的帽子。為此,他派人將劉琰抓了起來,在鬧市里將其問斬。
這里劉禪殺掉劉琰,也是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因為他知道許多大臣雖然表面上對他恭恭敬敬,但私下卻毫無敬意,于是就拿劉琰開刀,警告那些對自己有意見的大臣。
從逼殺楊儀、誅殺李邈與劉琰,可以看出,劉禪其實是不傻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敢于「亮劍」。
不少人也都表示,劉禪其實不傻,很多時候可能都是在裝的。
劉禪可能是不想太過高調,畢竟太聰明容易招來禍端,所以干脆裝傻裝糊涂。
但這也不代表他真的傻,他還是有些手段和能力在的,不然也不可能在劉備、諸葛亮去世之后,還能守住蜀漢幾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