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居的基本形態是三合院、四合院。
農家多為三合院,前面的院子可以用來晾曬農作物,和大陸基本一致。
2017年,他和爸爸買下台灣屏東一處廢棄十幾年的三合院荒宅,花了兩年的時間來進行改造,構筑了 全家四代7口的美好居所。
整個房屋保留舊有格局,疊加新式建材復原外觀,室內運用歐式和古董家具,呈現 新舊融合的時髦感。
改造前的樣子
改造前的樣子
設計師在初接手時,屋頂坍塌猶如廢墟,如何在盡量不改變既有房間跟墻體格局下,設計出符合當代的生活方式,是當下急需解決的事情。
改造后
改造后
這就是改造后的院子,古樸中透露著現代生活的悠然自得。
比起在大都市里,每天車水馬龍的喧鬧,這樣的環境可以讓人靜下心來,享受片刻的寧靜。
獨門獨院,背景是一片綠色的小山丘,院子里有專門為孩子制作的玩具滑梯和飛機搖椅,相信在這里生活的小朋友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
樹屋溜滑梯旁還有為孩子種植的新樹,期許可以和家人、環境一起成長,樹立家風代代相傳。
這里是廚房,廚房墻壁一側改成玻璃,打破傳統灶房保守封閉的空間,讓人的視線能夠延續至客廳與庭院,整體空間視野開闊。
質樸原始的水泥墻面,天花板采用厚實的黃檜,搭配竹編造型的燈具照明,沒有華麗的裝飾,追求的是簡潔、自然。
客廳,家具家飾混搭40~80年代的台灣與歐洲設計,這些古樸的舊物是設計師長時間從各地搜羅而來,材質天然,有一種來自于鄉間的自然味。
人字紋的地面,讓整個臥室空間都變得立體了起來。
天花板和收納柜的材質,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遠離喧囂的溫馨感,立體式的框架結構顯得端莊,整潔。
這是另一間臥室,清晰端莊的線條,給人以優雅、清潔,和諧,在設計上有較強的幾何立體感。
書房,在寧靜中思考,禪意無限。
家具全部都是古樸典雅的老物件,它們緩和著生活的繁忙嘈雜,本一處清凈,洗滌凡塵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