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于我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字眼,從古至今「家文化」都是最不可或缺的文化傳承。
每當提起「釘子戶」這三個字,大家內心的感受應該各不相同。在城市現代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總會出現拆除舊居民區,修建新居民區的情況,而很多人便看準這個商機,與拆遷商談判時坐地起價,藉此機會狠狠撈一筆,並且表示補償款不滿意便拒不搬遷,這便是「釘子戶」。
不過,也有情況相反的時候,拆遷商雇傭工人暴力拆遷,補償款卻遠遠低于該地區實際標準。這時,大眾便會站在「釘子戶」這一邊,為他們聲援。但刨除金錢問題,很多人不願意搬遷原因還有一個,便是對老房子的情感寄託,中華民族向來是一個重視根源的民族,捨棄老房子無疑也是在拋棄對過去的寄託之情。
在大陸河南鄭州高新區,就曾出發生過這樣一幕,一戶人家因為對舊住宅有深厚感情,不願意輕易搬遷,儘管開發商將補償款升為88億,他們依舊沒有同意。這個數字,即便在北京、上海這些寸土寸金的城市都極其少見,畢竟一戶人家的佔地面積是有限的,超過億元已說明其所在地區價值不菲,更何況已經接近百億元。
這戶人家姓「任」,但他們這樣做並非任性,因為任氏一族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那裡。這座老宅子最早可追溯于清中葉時期,由一位姓任的官員建造而成,經後代幾番擴建,才變成大家今天所看到的多重四合院建築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