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的歷史,一直伴隨著中原政權的歷史,只有暫時的和平,卻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在眾多的游牧民族之中,有一支極為不同,他們被稱為契丹,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遼國,深受漢族的影響,這一點從喪葬方面來看,就可以窺得一二。
契丹族早期,沒有喪葬的習俗,如果族中有人與世長辭,便會將他們的遺體懸掛在樹上,等到三年以后,再將尸骨掩埋,算是完成了整個的喪葬程序。但是在契丹建立了遼國政權以后,喪葬的習俗逐漸產生,開始有了正規一些的墓葬。
「死者則以葦薄裹尸,懸之樹上。」
也正因為契丹早期喪葬習俗的影響,所以契丹遼國的墓葬至今也很罕見,出土數量不多。
在1953年6月,當地的農民正常勞作,偶然有一天大雨,在歸家的途中,意外看見一處坍塌之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農民仔細對塌陷處進行了查看,發現塌陷之地的下面,竟然有肉眼可見的磚結構路面。在當地早些時日,本就經常有古代的磚瓦器具出現,也一直流傳著當地存在古墓的說法。農民一見這樣的情景,自然而然就聯想到古墓,于是,此事一時間瘋傳,多有前來觀望查看者,自然也會引來不少窺探文物的不良之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