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簡稱為「殷」或「鄴」,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處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在數千年前,它是商朝的都城;發展至清朝年間,安陽已有了小屯村,并且小屯村的村民很早就已經發現帶「特別文字」的龜骨,但當時的人民并不清楚這是甲骨文,而是將帶有文字的龜骨當成了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
直至光緒六年進士王懿榮意識到了「龍骨」的重要,并且對上面的文字進行了研究,是發現、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小屯村之地也成了考古學家青睞的地方,首次進行科學考古發掘則是從1928年拉開序幕,不僅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還發現了商朝后期的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區。
小屯村便是處在殷墟的中心地帶,迄今為止,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也因此形成了新的學科——甲骨學,但目前取得共識的破譯甲骨字還只有1300多個,以至于中國文字博物館還曾貼出過「破譯一個甲骨文獎10萬」
復旦學者蔣玉斌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對古文字十分感興趣,曾跟著董蓮池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從林澐學習古文字學,先后拿到了碩士、博士學位,而蔣玉斌對甲骨文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對「蠢」字進行了破譯,字形簡單的沒法相信。
現如今我們常常會用「蠢」字去表示另一個人的智商,但蔣玉斌在研究時發現,這字可確認為「屯」,與「蠢」字字形的區別相差很大,因此許多人都難以置信。
事實上,甲骨文中的「屯」字,很像是植物的種子,上有嫩莖,下有細根,結構完整。
在《周易》中,「屯」象征事物正處于新生的過程中:「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那麼蔣玉斌為什麼會將「蠢」與「屯」聯系起來?
這還得說到「蠢」這個字,眾所周知,漢字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蠢」字由「春」與兩「蟲」組合而成,本義是大量冬眠的蟲蛇在春天蘇醒過來,春便有新生的寓意,萬物復蘇,蟲蛇蠕動,嫩芽破土而出。
在《詩·小雅·采芑》中有「蠢爾蠻荊」;《吳都賦》里有「萬物蠢生」;成語中亦有「蠢蠢宇宙」,這些「蠢」都是動詞,「蠢」後來引申為了「遲鈍、愚笨」的意思,是形容詞,在東漢的《論衡》中便寫到了:「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也。」
當然,「蠢」、「屯」并非就是從單字所得出的結論,研究甲骨文,自然也是要將單字放到整句中進理解,而將「蠢」字放到甲骨文的整句中也可以說得通,意思是說盂方和夷方等在商朝眼里不成大事,無非是在蠢蠢欲動,「蠢」字便已經暗含貶義。
另外在《尚書》中還有「蠢殷」,是周滅商后,周王室對殷人的蔑稱。
由此可見,蔣玉斌的破譯過程完全是具有邏輯性性,不管是甲骨文整句,還是古籍文獻,還有字形,都將「屯」、「蠢」聯系了起來。同時我們也能夠認識到,甲骨文字的破譯過程是嚴謹的、艱辛的,但也是有趣的。
漢字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破譯過程充滿樂趣。而但當我們弄明白這個字后,很多研究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屯」便常會代替「蠢」出現。此外「屯」有「聚集、駐守」之意,也是後來的引申。
巧合的是,數千年前,殷人在甲骨上刻字,以「屯」代「蠢」,千年之后,殷商之地,出現了「小屯村」,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都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