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極簡的人生建議?」
高贊回答說:「人生有兩件事盡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生活,二是用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自己可以替別人出很多建議,卻無法為他人的失敗買單;
別人可以替你做很多事情,唯獨無法與你感同身受。
把握好相處的分寸感,各自獨立,才是生活的長久之道。
1
不要用自己的嘴,指導別人的人生。有位農村的年輕人,十分熱愛文學。
他給作家陳忠實寫了一封信,并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想問問自己是否能走上文學之路。
陳忠實看完,覺得文章平淡,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但是他依然回信給年輕人「你的文章不錯」,并鼓勵他繼續寫作。
年輕人自覺受到了鼓舞,放棄農耕,用全部的熱忱投入寫作。
結果卻一生默默無名,窮困潦倒。
陳忠實後來聽說了這件事,不覺扼腕嘆息,沒想到自己隨意的一次指點,害了別人一生。
隨著閱歷的增長,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
同樣的人生劇本,也未必適合不同的兩個人。
有時候,我們抱著為別人好的念頭,去別人的生活提出建議,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媒體人@何森堡講過表弟的一個故事。
2012年,何森堡大學畢業,削尖了腦袋,要往大城市擠。
三年之后,就憑借一副好口才,在大城市里混得風生水起,薪資也一路水漲船高。
彼時他的表弟正在老家,做著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日子過得很是清閑。
何森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次碰見弟弟,他都會恨鐵不成鋼地教育一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