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回農村那天是立冬。上海下著淅淅瀝瀝的雨。孫梅和孫甜開了八小時漆黑夜路,在日出時分抵達安徽阜陽。
孫梅是一位室內設計師,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了四年。回到村里,她們看到老人的住所用的是旱廁,廚衛在冬天沒有熱水。而另一類「鄉村大別墅」則一味求大求豪華,把資金花在外形上,而內部簡裝、缺少功能。
想起成年返鄉用旱廁的尷尬,她們開始了農村自建房的改造之路。
姐妹倆在回村當天,等待日出。 受訪者供圖
【1】不想再回農村用旱廁
當聽到外婆生病的消息,我和妹妹商量回老家農村,一來是可以把外婆住的農村自建房改造下,二來也可以多陪陪他們。
其實,小時候并不覺得農村自建房有什麼生活不便,直到在城市居住幾年再回家,才意識到基本設施是有多麼不便利。我們首先要改造的就是廚衛,先解決「吃喝拉撒」的問題。
像很多農村一樣,我外婆家還是建在屋子外的旱廁,沒有下水道、化糞池,這大概是很多人在鄉村居住的童年噩夢,也是很多年輕人的「返鄉噩夢」。并且,沒有熱水洗臉、淋浴,比如我們女孩要卸妝,這在我們阜陽的冬天,很是難熬。如果解決這兩樣,和城里的居住體驗將沒什麼區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