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灣老兵黃石益終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安徽蕪湖老家,在姐姐家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黃石益就拎著2斤高麗參來到了從未謀面的女兒家。
此時,黃石益的內心十分忐忑,當年他離家時,髮妻剛剛懷孕,他都不知道未出世的孩子是男是女,可現如今女兒竟然馬上就要40歲了,他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女兒。
更讓黃石益無所適從的是,姐姐告訴他,自從他走了以后,髮妻就沒有再嫁,一邊照顧公婆一邊拉扯女兒,后來更是親自為公婆養老送終。
反觀黃石益,來到台灣一段時間后,不但娶了一個台灣媳婦,還先后有了4個孩子,對比來看,黃石益與髮妻在分別的這些年里,做了完全相反的選擇。
黃石益覺得,自己根本沒臉見髮妻,可髮妻為了他的父母,為了他們共同的女兒,甚至為了他,都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黃石益必須要給髮妻一個交代。
更何況,女兒是他的親生骨肉,他總不能連女兒也不認吧?就這樣,黃石益在忐忑與不安中,敲響了女兒家的門。
由于事先已經得到消息,女兒對黃石益的到來并沒有感到驚訝,反而和女婿一起熱情地招待了黃石益。
可黃石益并沒有心情,感受這份親情的溫暖,因為他已經看到,髮妻正坐在屋里,冷冷地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