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釘子戶:夫妻聯手得7500萬拆遷款,分完錢后直接失婚:皆大歡喜

15年前,深圳蔡屋圍村有一對釘子戶夫妻利用《物權法》把國土局告上了法庭。

「我手中抗爭的砝碼是媒體、膽識和法律,而法律是最重要的。」

夫妻倆擰成一股繩,用近乎偏執的強悍來表示決不妥協的決心。

終于,他們勝利了。

他們得到了1700萬(約7500萬新台幣)的天價補償款,成為中國「最牛的釘子戶」。

他們就是蔡珠祥和張蓮好。

然而誰都沒想到,情比金堅的兩人,獲得賠償后卻選擇了失婚,甚至是老死不相往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69年,情投意合的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沒過多久,他們生下了一個兒子。

雖然家里不富裕,但日子過得還算幸福。

可隨著老二的出生,夫妻倆犯起了愁。

蔡屋圍村離香港很近,那時的香港寸土寸金,是金錢和地位的象征。

不過,深圳和香港雖然離得近,但在兩地穿梭需要經過復雜的手續,很多村民為了避免麻煩,就會偷渡。

深思熟慮之后,蔡珠祥告訴妻子,他要偷渡到香港賺錢。

張蓮好也明白家里的狀況,盡管心里不舍,但還是含著淚答應了下來。

1972年,22歲的蔡珠祥借著月色游過界河,只身偷渡香港。

彼時的張蓮好,萬萬沒有想到,丈夫這一去,他們的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初到香港的蔡珠祥,吃盡了苦頭。

因為沒有合法的個人身份證明,他只能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他每個月都給家里寄200元,也寫信告訴妻子自己在香港的生活經歷。

就這樣過了兩年,蔡珠祥獲得了香港合法居住證,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香港居民。

但蔡珠祥過得并不開心,每天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愈發思念家鄉,礙于政策限制,他一直沒有回去的機會。

1978年,蔡珠祥下崗了,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與朋友商量過后,他們決定偷渡到美國。

沒想到的是,美國海關早已有所防范,蔡珠祥陰差陽錯間來到了厄瓜多爾。

在國外待時間久了,蔡珠祥跟家人的感情漸漸淡了。

工作幾年賺了一筆錢后,他在當地開了一家中餐館,并與當地人結婚生子。

時光飛逝,轉眼間來到了1988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蔡珠祥遇到了一位廣州老鄉。

從老鄉口中,他得知中國改革開放,深圳搖身變為經濟特區,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讓蔡珠祥產生了強烈的返鄉念頭。

就這樣,他丟下異國他鄉的妻子和孩子,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回中國的飛機。

離開16年,此時的家鄉已是改頭換面。

當張蓮好看到多年未見的丈夫后,心情十分復雜。

兩人互相對望,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蔡珠祥沒有忘記自己這次回來的目的,好好發展,過上富足的生活。

他腦袋一直都是靈活的,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來深圳打工,敏銳地發現了商機。

他覺得可以把自家的房子出租出去。

于是拿著在外面賺到的錢,把房子加蓋到了四層,在外部貼上了瓷磚。

這棟四層小樓,一半家用一半出租,竟成了他們致富的法寶。

蔡珠祥感嘆:

「只是靠出租房子,就跟在外辛苦打工也差不了多少,真是不敢想象啊。」

1996年,這對夫婦不滿足四層小樓帶來的收入,兩人投資近百萬,將小樓翻新成了6層。

之后,每個月的租金比以前翻了一倍,還有了更多的房間出租。

夫妻二人上演了一出現實版包租公婆。

周圍的村民也有樣學樣,他們不用工作,只靠收房租就能過上安逸的生活,好不愜意。

更令人無法想象的是,他們這塊地方,正是後來建成的京基100大廈的大堂位置所在地。

2003年,蔡屋圍村的村民迎來一個好消息。

深圳市政府決定拆遷。而這一地點,正是蔡珠祥和妻子的居住點蔡屋圍村。

能拿到賠償款離開城中村,村民們自然高興,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開發商給出的的價格

也就跟他們每年房租差不多,這誰能答應啊?

所以這一年的拆遷以失敗告終。

因為村民反對,拆遷和改造受到了阻礙,這一拖就是三年。

2006年,相關部門只好加大了籌碼。

「在原來賠款的基礎上,每棟樓再一次性由公司補償30萬,羅湖區政府補償36萬,并且建成后村民們可以享受商品房分紅。」

這個補償方案一經提出,絕大多數村民都覺得很不錯,紛紛簽下安置補償協議。

只有蔡珠祥一家,成了例外。

但當他了解到相關政策后,態度相當強硬: 我不簽。

當年他在香港打工的時候,成了具有香港居民身份的人。

這一身份,意味著他無法享受后續的商品房分紅權。

失去了源源不斷生財的6層小樓,卻沒有辦法享受商品房分紅權,夫妻倆說什麼都不答應。

他要求高于市場價,每坪的價格不能低于4萬元(約16萬新台幣)。

開發商不答應蔡家獅子大開口,雙方不歡而散。

在這場拆遷拉鋸戰中,偌大的工地上只有這幢6層小樓孤獨而倔強地屹立著。

但蔡珠祥絲毫不慌,他開始研究起了相關法律政策。

開發商見蔡家油鹽不進,只好把相關情況反映給了深圳國土局。

沒過多久,深圳國土局就發出了通知,倡議蔡家在20天內搬走。

蔡珠祥接到通知,半點都不懼,反手就是一套《物權法》。

他振振有詞地說:「根據《物權法》,如果是像建捷運、政府機構這樣涉及公共利益的項目,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但是建金融中心是商業利益,我可以和他們自由談判。」

眼看事情愈演愈烈,終于驚動了官方。

2007年8月18日,國土部發布通知: 各地皆不允許強制拆遷。

官方明令禁止,蔡珠祥夫婦態度又如此強硬,開發商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1、不拆蔡家。

2、聽蔡珠祥夫婦的,打錢。

這棟六層小樓處于中心位置,不拆是不可能的,最終開發商還是答應了夫妻二人。

就這樣,蔡珠祥得到了1700萬(約7500萬新台幣)的天價補償款,被稱為中國「最牛的釘子戶」。

在外人眼里,這對夫妻與開發商談判的過程中團結一心,好似銅墻鐵壁,無懈可擊。

實際上,日子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長達16年的分居,張蓮好早已對蔡珠祥沒了感情,唯一能夠維系兩人感情的就剩下這棟小樓。

小樓被拆后,那就徹底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

1700萬分成四份,蔡珠祥、張蓮好和一雙兒女各一份。

二人分道揚鑣,沒了感情卻也沒有什麼怨言,畢竟錢已經到位了

據悉,二人在分開後的半年左右就分別找到了新的人,並且也雙雙結婚

這個恐怕是分開最和諧的夫妻之一了吧!

后建成的京基100大廈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