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蔡小姐(化名)長年有乳糖不耐現象,只要攝取少量的乳製品,即會出現輕微腹瀉或脹氣現象。由于癥狀不致嚴重影響生活,她為了方便及營養攝取,幾乎天天喝一杯以上的牛奶、鮮奶茶或拿鐵,或間而享受冰淇淋、蛋糕,而造成頻繁需上洗手間、漲氣及肚疼的困擾。
食品營養博士吳炫慧提醒,腹瀉時,消化物通過小腸的時間會縮短,也會影響營養及水分吸收,長期腹瀉不僅會造成營養不良,也可能使腸道菌相失衡,除此之外,「嚴重腹瀉就像土石流,不斷沖刷腸道」,恐使幫助腸道抵禦有害物質的「腸黏膜」變得薄弱,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體內乳糖酵素數量不足 逾半數台人乳糖不耐
因人體內負責分解乳糖的乳糖酵素(lactase或beta-galactosidase),于出生泌乳期時活性最大,而後會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乳糖不耐癥患者比例即會相對上升,在華人族群就是相當明顯的例子。根據統計,逾半數台灣人有乳糖不耐現象,吳炫慧博士說明,乳糖不耐原因可簡單分為兩種,一是先天基因影響,導致體內乳糖酵素缺乏或活性偏低;二為後天因素導致,如上所提到的年紀增長,或者平常無攝食乳製品、或受細菌、病毒感染而損害到腸道正常分泌乳糖酵素的功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