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今年9月29日即將迎來中秋節。據《通典》紀載,古代君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紀錄,讀作仲秋。農曆的八月是秋季第二個月的中間,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因此稱作「中秋」,而中秋節的習俗與禁忌又有哪些?帶您一次看。
中秋節大約在唐朝開始興盛,許多貴族和文人學士開始會賞月。據北宋《東京夢華錄》一書中所述,直至宋代時中秋夜已經相當熱鬧,甚至會祭拜月亮。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發展成賞闔家團圓賞月的日子。
中秋節的由來
第一種說法:農業收成
中秋節亦與農作物收成為同個時節,「秋」字解釋為:「莊稼成熟曰秋」。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于農民為了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祭拜土地神,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以表感恩謝神。
第二種說法: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和后羿是一對恩愛夫妻,為求后羿射日成功,嫦娥向王母娘娘跪拜祈求得到仙丹。奸詐貪婪的河伯企圖搶走仙丹,為了不讓惡人得逞,嫦娥吞仙丹升天成仙。百姓們從此每年在她奔月的日子-農曆八月十五日,于月下擺設香案,向上天祈求嫦娥能夠平安與后羿團圓,也成了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由來之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