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這麼一個搞笑段子「12年當太監」。
這里的12年指的是1912年,那一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宣統帝溥儀退位,封建王朝落幕了。而太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事物,本來也要逐漸衰亡了。
可是有這麼一位老爺子,他竟然是在1916年去做了太監,在清朝滅亡的4年后,居然還會有人去做太監,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孫耀庭
而這個人就是孫耀庭,或許會有別的人因為受傷等意外而身殘,可正兒八經在宮里生活的太監,這位可真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太監。
晚年的他回憶往事時,說了很多常人不知道的宮中秘辛。比如說孫耀庭在夜晚伺候嬪妃的時候,鞋里都要放一個蒼耳,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孫耀庭是天津靜海人,他小的時候家境十分貧困,家里6口人,上面2位父母,下面4個兄弟,6個人吃飯卻只能靠著家里的7分地,7分地什麼概念呢?
大概是466平方公尺的土地,而一個標準籃球場的面積是420平方公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家6口人,靠著一塊籃球場大小的地生活,顯然是不夠吃的。
為了活著,借錢就成了無奈之下的唯一選擇,孫家也因此欠了不少錢。
不幸中的萬幸是,村子里有一個姓傅的私塾先生,孫耀庭的父親給他種地,母親給先生和學生們做飯,一家人的生活多少也能維持下去,孫耀庭甚至可以旁聽先生教書,而不用交學費,這讓他能識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